山東的飲食民俗
山東的飲食民俗: 乳山地方的媳婦餅,也是結婚時由女方帶到婆家去的。用上等好白面和雞蛋、豬油、白糖等做成,烙熟后以紅色點染,至婆家后,親友分食。平常有做此餅
禮儀往來食品
禮儀往來特設的飲食:
萊州地方,婚前男家向女家送面(粉),女家即以此面做“富貴”、“魚”、“鴛鴦”,所有這些面食“主件”上,又滿插鳳凰、燕子、荷花種種小的面食。還做一件面塑,大魚背上插一個小面人,名為“王小摸魚”。所有這些總名“早花”,內(nèi)寓“富貴有余”、“早生貴子”等吉祥語;結婚之日,所有陪嫁品中的“盛器”(如箱、盆、盒等)均需做印紅印大火燒“壓”著。這諸多火燒至婆家后,由親友們分食;新娘另作面魚、翻白果、佛手等油炸食品,盛“席頭盒子”中,隨身帶著,留以餉新郎,名為“體己干糧”;新娘三日歸寧,由娘家回婆家時,又需做包子(其形好大,不包菜,包饅頭,且塑為“媳婦頭”、“魚”、“蝴蝶”等狀)數(shù)十、炸面魚、翻白果、“荷葉”各數(shù)十。其中更有一種“扒皮花”分外別致,以面做佛手、花卉、魚蝦等形,外覆薄餅,蒸熟后,扒去外面的餅,再“抹顏色”,特別好看。
乳山地方的“媳婦餅”,也是結婚時由女方帶到婆家去的。用上等好白面和雞蛋、豬油、白糖等做成,烙熟后以紅色點染,至婆家后,親友分食。平常有做此餅者,也呼為“媳婦餅”。
食制
一、日常生活食制
山東各地通行一日三餐,一餐稱“一頓”,俗話“一天三頓飯”。三餐各有名,各地稱呼不同。早餐,又稱早飯、早起飯、朝飯、頭晌飯;午餐,又稱午飯、晌午飯、晌飯、喝晌等;晚餐,又稱晚飯、夜飯、黑夜飯、下黑飯、后晌飯、喝湯等。
農(nóng)村不少地方,在秋收秋種之后春耕生產(chǎn)之前的一段時間里,改行一日兩餐制,俗稱“兩頓飯”。吃飯稱“吃”,稱“喝”、稱“啖”(轉(zhuǎn)為“殆”音)。
正餐之間的間食叫“墊補”,叫“搬嘴”、“搬零食”;零食叫“零嘴”。
飲食的安排,各地也都形成一些慣例。例如,魯西南許多地方喝早茶,起床頭一件事即沖茶啜飲,膠東農(nóng)村則早飯、晚飯必備稀粥。
二、禮儀往來的飲食慣制
農(nóng)村走親訪友多當日去當日還,主家待客以午餐為主,午餐過后不多時,客人告辭,主家必再備一餐,餐后始送行,名為“二道飯”。也有客人一進門即設一餐者,則合為“三道飯”。通?腿诉M門,先招待以荷包雞蛋,不算一餐,名為“燒水喝”。
宴席坐次、格局,各地差異甚大。魯東地方,農(nóng)民家宴多設在炕上,用炕桌(亦稱小桌),桌上置案盤。向外方位之左為首位,右為次,余依次遞推,最末席坐炕下;若用方桌,亦仿此次序。飯菜設置,普通為四盤炒菜,四碟小菜;豐盛則八盤子八碗。鄄城有“三八席”,全席二十四盤菜,有的再加四大盤,名為“四大件”。鄒平地方“四大件”是指一種盛宴形式,整個席分兩節(jié):第一節(jié)上盤菜,四熱四冷,四葷四素,四鮮四干,每次上四盤共上六次,之后揩桌面;第二節(jié)上四大件(皆為海珍品),一個大件跟著一個中碗、四個小碗,分四次上完,最后幾大碗吃飯。煙臺地方有四一六席、四二八席、四六席、四四席、四四八席、四六八席、四八八席、四八席、四十席、四三六四席、四二八六席、四四八二席、四二八四席、十大碗席、十二紅席、十二席、十二八席、雙十二席、十三碗席、兩頭堵席、流水席、半桌頭席種種名目。例如:四一六席為四冷葷、一大件、六行件;四六八席為四冷葷、六盤、八碗;兩頭堵席為兩大件、十八行件;流水席為四冷葷、二十件、一碗湯。
梁山地方,遇有喪事,全村人都來幫忙也都來吃飯,“一家發(fā)喪,全村蓋鍋”。菜多為蘿卜、白菜、粉條、丸子幾種,一批吃完,另一批再來,形如流水,因名“流水席”。
蓬萊沿海漁村,遇連續(xù)刮風時日,無法出海打漁,漁民備簡單菜肴互請喝酒,名為“過陰天”。
半桌頭席為四干果碟、四水果碟、四南果碟、四冷葷碟、兩大件、八小碗,中間隔兩道點心。近年流行的八仙過海席為八大海碗或八葷八素一湯,或八盤八碗,八大八小(件)。魯西南各地則時興大盆大碗。近年通行四菜一湯、八菜二湯等式。
上菜的順序,放置的位置,亦各有規(guī)矩。如昆崳山區(qū)宴客,菜肴不稱“個”,也不稱“盤”,稱“些”,通常分“八些”與“十六些”兩種。席間重魚,上魚有定序,“八些”之席,第四“些”為魚,“十六些”之席,第八“些”為魚。魚必全尾,端來以肚對主客,諺稱“頭朝北,肚朝客”,上魚之前滿斟酒,食魚必干杯,過此則可隨便。萊陽宴席忌“十些”,因“十些”為祭死人格式。上菜的順序為一雞、二筍、三魚、四肥肉,最末一菜忌上雞蛋。萊西的規(guī)矩是“魚不獻背,鴨不獻掌,雞不獻頭”,“仰雞、臥鴨、魚橫擺,昂首垂尾腹朝上”。陽谷一帶根據(jù)客人身份獻魚,“文腹武背”,魚頭一律朝東,叫做“魚歸大海”。
敬酒敬菜的禮節(jié),更是多種多樣。從前宴客只黃白二酒,用酒壺燙來熱飲,近年則白酒、黃酒、果酒、啤酒并用,少有熱飲者,酒壺亦少見,多數(shù)即瓶斟酒。為客斟酒叫“長”、叫“滿上”。鄉(xiāng)中酒令多為猜拳。一飲一杯叫“干”,半杯叫“二開”、依次有“三開”、“四開”。敬人酒自己先喝,叫“先飲為敬”。又有地方飲必雙杯,道是雙杯吉利。魯西南地方,往往置大碗于席上,斟滿喝盡,然后依次豪飲,號為“推磨”。酒酣時,摻魚湯于酒中,此舉一出則座客必是爛醉方休,否則就“瞧不起哥們”了。此風流傳很久,且又根深蒂固,如今當?shù)匮缈碗m從新式,但必先取小碗盛酒,作“推磨”之式,然后再換時新酒具、時新飲法。肥城一帶,飲酒至酣暢時,傾魚湯于酒中,興起新高潮,名為“魚頭湯”。敬客菜肴,名叫“布菜”,各地規(guī)矩不同,甚至有相悖者。例如,膠東西部敬客,主人有先摳魚眼敬于客前的風俗,被敬人若客氣,叫“高看一眼”,又以筷夾此魚眼往魚上一抹,意為“大家吃”,一來一往成一小小喜劇儀式。但在膠東東部,摳魚眼是砸席逐客之舉,可以使人怒火中燒。還有通行全省的一條規(guī)矩是“客不翻魚”。
孔府宴席名目、規(guī)矩繁多,有家宴、喜宴、壽宴、便宴、如意宴等。家宴用于平日招待親朋;喜宴又分上馬宴、下馬宴、花宴、公婆宴,用于婚禮場合;壽宴是為衍圣公和他的夫人、尊長祝壽而設;便宴為至親好友、詩文聚會所用,比較隨便。宴席肴饌有頭菜、大菜、行菜、飯菜、面點、果品等類別?赘缦匾u古風古制,座位安排講究“奉席如橋衡,所奉席頭,令左昂右低。……席舒有首尾。”席面布置有首尾,咸先淡后,濃先薄后,無湯者先,有湯者后。孔府最低檔次的宴席是給仆人吃的,席設在上院,搭天棚,鋪席,席地而坐,席有十碗菜,稱為“十大碗”,赴宴則名“坐席”。
食物禮品的贈答往來,山東各地風行。日常家中做好飯,出鍋即有持以贈送親戚鄰舍的,此種往來,俗語謂“三碗兩碗面”。
三、特殊的飲食慣制
供神供祖的飯菜酒,一般忌雙數(shù),菜用三碗或五碗,餑餑用三摞(一摞五個,底下正放三個,上面先倒放一個,再正放一個),撈飯(俗稱“圣飯”,米不全熟)三碗,筷子豎插飯上。有用面做豬頭、做豬為供的,當是昔時殺豬辦祭的遺風,酒祭以壺盛,祭時灑地上。
各地在各種節(jié)日和某些季節(jié)、場合都有一些集體吃飯的習俗。如“乞巧飯”,濰縣每到農(nóng)歷七月七日,閨閣中之少女各出米麥等,共做飯,于是日黎明食之,七人一組,謂之“乞巧飯”。這種少女集體吃飯的習慣,山東其他地方也有,季節(jié)不盡相同,有在正月十六的,有在清明的,有在七月七的,但統(tǒng)叫“吃巧巧飯”。又如吃會,榮成縣龍須島一帶,從前每到農(nóng)歷三月三日,必有“吃會”之舉。各村中有船有網(wǎng)的人家,推出一戶于當天中午,備下干飯、湯菜,全村老少都來赴會。會址或設在備飯人的院里,或設在海邊“網(wǎng)鋪”周近。屆時村村吃會,熱鬧非凡。吃公飯,臨清地方每年農(nóng)歷六月二十四日,有“吃公飯”的習俗。前數(shù)日,村中即有人出面操辦,挨戶請人參與,籌麥、籌錢,請先生管帳、管伙,請廚師做飯菜、辦酒席,選總理安排地點,派人到各處借桌、借椅、借板凳、借桿、借席,動手搭棚。至期,各家各戶報了名的人,一天不再勞動,興高采烈地到指定地點吃公飯。傳說這一天是“關二爺”的生日,大家吃公飯演的就是“桃園三結義”的故事。
“打平伙”,流行于魯南各地的聚餐形式,一般在秋冬季舉行。在滕州,因打平伙多是喝羊肉湯,所以又叫“吃全羊”或叫“算羊份子”。公推“伙頭”湊錢買羊,由“伙頭”主持宰殺烹制,夜晚眾人自攜碗筷、煎餅,“伙頭”按人分配,集體就地吃喝,殺羊、燒鍋的按古俗分得羊頭、羊肚等雜碎。微山湖區(qū)婦女打平伙的方法是,平日每人各出幾枚雞蛋或鴨蛋,結成雞蛋社或鴨蛋社,通過借貸生息,積有一定數(shù)目即擇日割肉打酒吃喝。
各地還都有一些拾取野物在野外掘地燒烤食用的。膠東名叫“燒窯”,魯南則稱“焐窯子”。
特產(chǎn)食品與地方名吃
一、特產(chǎn)食品
著名的瓜果有:煙臺蘋果,煙臺大櫻桃,萊陽茌梨,陽信鴨梨,無棣孫家香面梨,鄒平魏橋鴨梨,山東梨(長把梨),冠縣鴨梨,泰山小白梨,肥城桃,鄒平大異生桃,青州蜜桃,歷城龍雪桃,嶗山寒露蜜桃,青島公園蜜桃,臨清貢桃,青州銀瓜,鄒平西董金絲甜瓜,昌樂西瓜,德州西瓜(有喇嘛瓜、梨皮、運糧子、手巾條、五月鮮、白皮三異等20多個品種),惠民西瓜(有三白、桃園三結義、黑油皮等品種,因產(chǎn)在常莊的品質(zhì)最佳,因此又稱“常莊瓜”),鄒平李坡西瓜,大澤山葡萄,鄒平龍眼葡萄,樂陵、無棣金絲小棗,無棣無核棗、甜酸棗、冬棗、梨棗及經(jīng)加工的酒棗,鄒平黑棗,寧陽大棗,高唐烏棗,茌平烏棗,聊城王皇李,歷城紅玉杏、荷包杏,鄒平張高水杏,嶧縣石榴,曹州木瓜,歷城磨盤柿等。
著名的糧菜:明水香稻米、曲阜香稻米、金鄉(xiāng)金谷、濱州小營大米、微山湖雞頭米、大明湖蓮藕蒲菜、章丘大蔥、膠州大白菜、濰縣蘿卜、鄒平常山山藥、龍口粉絲、煙臺大花生、蒼山大蒜、萊蕪生姜、汶上大荸薺、青州辣椒干、寧陽大刺黃瓜、茌平黃花菜(又稱“金針”)。
傳統(tǒng)名酒有:煙臺張裕公司的金獎白蘭地、煙臺紅葡萄酒、味美思、三鞭酒,青島啤酒、白葡萄酒,安丘景芝鎮(zhèn)的景芝白干和景陽春,濟寧的金波酒,古釀蘭陵美酒,即墨老酒,無棣的小棗白酒(俗稱“棗木杠子”)、金絲棗酒,以樂陵棗花蜜釀造的中華蜜酒,萊陽梨酒,陽谷透瓶香,魯酒、醉一斗,東阿阿膠酒,莘縣屠蘇酒。近年流行的則有孔府家酒、孔府宴酒、古貝春、泰山特曲、萊州特曲、板橋宴酒種種。
糖果糕點有:濱州芝麻酥糖(又名銀絲酥糖)、“歡喜團兒”(無棣)、長壽糕(鄒平)、芙蓉果、商河熏棗、羅漢餅(濟南)、千層酥、面鮮、羊尾桃(青島)、糖花蛋糕、白蜜食、江米棗、大蛋散、脆蛋果、綠豆糕、濟南蜜三刀、高密蜜棗、臨清棗脯、糖酥煎餅、高粱飴、水晶軟糖、蓼花(聊城)、臨清“一品齋”點心。
醬菜有:武定府醬菜,產(chǎn)地在惠民縣,有磨茄、桃仁、水晶萵苣、包瓜、糖包、合錦菜、地葫蘆、虎皮菜、百公皮等二十幾個品種;醉方腐乳(青島);臨沂八寶豆豉;濟寧玉堂醬園醬菜,有包瓜、磨茄、龍缸松花蛋、醬黃瓜、糖醋蘿卜、糟魚、醉蟹、豆腐乳、合錦菜等100多個品種;夾山香椿芽,產(chǎn)在淄博;醬紫姜,產(chǎn)在濟寧、濟南;臨清甜醬瓜;日照京冬菜。
調(diào)味品有:王村醋、濼口醋、黃山米醋(鄒平)、濟寧玉堂醬園的味珍醬油等。
二、面食小吃
餅:古來山東制餅名天下,清代名士袁枚,堪稱美食家,作有《隨園食單》,他在書中說:“山東孔藩臺家制薄餅,而天下之薄餅可廢。”山東境內(nèi)的餅流傳至今不下數(shù)十種。
厚鍋餅,亦名鍋餅,魯西南一帶稱為“壯饃”。此餅5斤面做一個,直徑4尺2寸,厚4寸2分,烤餅用兩層鏊子,下層的鏊子上涂一層泥、再放上一個鏊子燒熱后烙鍋餅,一個餅要烤一個鐘頭?境闪闶蹠r,用刀向中心切成一塊塊長尖三角形,吃來外硬里軟,有筋不粘,十分耐饑,最為勞動人民所喜愛。此外還有形制略小的薄鍋餅,加油、花椒面和鹽做成的油鍋餅。種種鍋餅曾遍布城鎮(zhèn)市面。
春餅,又名薄餅、荷葉餅。燙面搟成,慢火烙熟,色白質(zhì)軟。
家常餅,流行于山東各地。其形制大小,各地有不同樣式,但皮酥瓤嫩則大體相同。
三頁餅,又名三蓋餅、三層餅。產(chǎn)于安丘景芝鎮(zhèn)。做餅時,先取一個面劑,搟成小餅,用刷子在餅心刷上鹽、油;再取第二個面劑,壓扁,兩面蘸油,放在第一個餅的中心;取第三個面劑,壓扁,放在第二個面劑上;撒上醭面,三個面劑一起搟成薄餅。烙熟后,一抖即可分為三頁,疊起來放好,好幾天不爆不裂,柔軟如初,最宜卷著時鮮菜同吃。
濱州鍋子餅,清末濱城西關邢姓人所創(chuàng),因此又名邢家鍋子餅。先烙軟餅,再炒餡,卷餡于餅中,切段上盤。
御史巷鍋餅,產(chǎn)在臨清,以厚重聞名,當?shù)赜行笳Z:“御史巷的鍋餅--吃不透。”
- 讓人想念的山東美食朝天鍋2016-08-02 03:08:04
- 山東煙臺美食開花饅頭2016-08-02 03:08:11
- 山東魯北鄉(xiāng)土美味——邢家鍋子餅2016-08-02 03:08:15
- 山東青島著名的街頭小吃2016-08-02 03:08:01
- 令人無法忘記的山東濟南著名小吃(圖文)2016-08-02 03:08:08
- 魯菜的招牌菜-博山菜有哪幾個招牌菜2016-08-02 03:08:36
- 山東德州著名美食五香脫骨扒雞(圖文)2016-08-02 03:08:54
- 預防感染H7N9禽流感:吃雞排和火鍋涮肉需謹慎
- 船游歐洲 一場春光與水影的邂逅(圖)
- 香港致力保持旅游中心地位 經(jīng)典景點成王牌(圖
- 香港“神醫(yī)”賣毒藥 自稱師承御醫(yī)不乏明星求診
- 中國區(qū)拉動 保時捷創(chuàng)三月全球銷量記錄
- 產(chǎn)品網(wǎng)絡持續(xù)細分 長安福特否認產(chǎn)能受限
- 發(fā)改委:因漲幅低于50塊錢每噸 油價不調(diào)整
- 數(shù)據(jù):科比4月出場時間生涯新高 一數(shù)據(jù)不遜喬
- 科比報銷湖人難成最強第八 火箭需看馬刺臉色行
- 職場關注:蘇泊爾創(chuàng)始人談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